新华社长沙12-17电(记者周勉 周楠)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东新村的稻田里,一场水稻有序抛秧机的现场示范结束后,湖南中联重机大区经理周冬冬的嗓子已经【jīng】有些【xiē】沙哑了。
演示一结束,就有农民爬到驾驶【shǐ】舱试驾操作,周冬冬则在一边耐心解答着农民咨询。现场互动十分热烈,原计划40分钟的示范课,“拖堂”到两个小时才结束。
“会使用、修理、保养农机,已经成了职业农民的新标准。”周冬冬说,对于企业【yè】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农民掌握这“三会”。“如果不搞好技能培【péi】训,根本就不会有客户。今年我们打算在全省推广1500台这款新机器,这场培训就让我们【men】现场预售出了30台。”
周冬冬介绍,他【tā】们在【zài】湖南14个市州【zhōu】的代理商,也承担着培训任务,每个代理商平均每年培训的人数在200人以上。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集中培训。农民通过代理商报名后,公司会邀请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老师为大家上课。
年近【jìn】六旬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杨远柱,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【xiàn】公司(下称隆平高科)副总裁,每年都要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课数百场的他变身主播,疫情期间在网上开起了“春耕公开课”。晚上7点半,在助手的帮助【zhù】下,调好摄【shè】像头、对着美颜灯,杨远柱用他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在线解答着农民各种各样的问题。这位“育种大咖”的直播,每一场的观看人数都超过10万人。
隆平高科副总裁杨远柱(右)正在直播“春耕公开课”
2016年,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发明“一粒种、一棵秧、一蔸禾”的“三一栽培技术【shù】”,将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用种量大幅节省。随【suí】后,隆平高科以500万【wàn】元将这一技术买下用于延长服务链条,目前已在湖南、安徽、江西等省的上百个示范点开展培训。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村种粮大户陈【chén】登科说,通过这项技术服务,这几年他的种子花费比之前节省了3万元左右。
隆平高科的一位代理商余泺介绍,作为种子代理商,他不仅前往中国科【kē】技大学参加农技培训,还自费考取了农技职业资格证书。“春耕时节我几乎三天两头就到地里去指导【dǎo】农民,卖种子好像反而成了副业。”余泺说,如果不能提供培训指导,种子销售就成了“一锤【chuí】子买卖”,农民下一季就不会再买了。
对一些小微农业企业来说,开展培训还能寻找到合适的员工。益阳市农田谋【móu】士农资配送有限公司法人简丽蓉介绍,除了农资配送、社会化服务等业务外,他们专门建立了一所“农民学校”,聘请一些退休干部、企业技术员来为农民进行系统培训。“我们会挑选一些优秀学员,让他们成【chéng】为公司员工。”简丽蓉说,目前公司20多个种植指导员中,有接近一半都是曾经上过“农民学校”的农民。依靠这些“春耕培训师”,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和技术,得【dé】以在当【dāng】地一百多个村庄里顺利推广开来。
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中心主任姜太军介绍,以企业为主体的培训模式,是政府【fǔ】培训的有益补充,这样的培训不仅能更加【jiā】精准地贴合实际生产,让真正有需求的农民学有所得,还可以让企业根据农民的反馈,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【pǐn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