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人民日报12-16刊) 如果在玉米生产中运用人工【gōng】智能技术,产量会增加吗【ma】?有了人工智能,你的银行账户是否会更“懂”你?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大【dà】程度上改善医生诊疗?近年来,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。当前,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,正在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。
“桌上是4个品种的玉米,其中【zhōng】两种进行基因配组可以增产30%到40%,其他组合【hé】不会增产。通过计算机智能分析,我们就可以快速知道哪两种配组更可能增产。”近日,在中信集团主办的“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”论坛上,隆平高科副总裁邹继军拿起一粒种子介绍说,现在通过对种子做结构分析,在农民种地之前就能分析出其中各有多【duō】少成分来自热带和温带环境,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【dì】帮助农民选育优种。
“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技术,它需要依托于产业而存【cún】在。”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蔡自兴认为,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迎来了新契机:一方面,人工【gōng】智能发展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,相关企业数量大幅增长,融资规模逐年扩大;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技术起点更高了,感知智能技术更成熟了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不少行业:在农业领域,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的温室可在特定时间内增加温度、调节湿度;在金融领域,“智能账户”可以【yǐ】精准预判客户【hù】诉求,并提供对应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建议;在医疗领域,通过智能图【tú】像识别分析染色体核型,可让医生实现精准治疗……
人工智能产业化已取得重要进展,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。
技术潜力有待挖掘。蔡自兴介绍,人工智能技术在感知智能领域应用相对比较成熟,如图像处理和语音处【chù】理【lǐ】等,但在认知智【zhì】能,如思维和情感等方面难度还很大。阿里云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经理郑斌认为,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与产业信息化革命的先后顺序趋同,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同,数据沉淀的水平就不同,“目前,人工智能在【zài】金融业、电信业落地最快,其后是工业,农业则相对较慢,需要加把劲。”
融资环境有待优化。人工智能是高投入、高风险行业,许多企业有强烈的融资需求,但对投资者而言,失败概率也不【bú】小。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【jīng】理助理李春认为,金融行业投资者应提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参与度,通过了解行业本身来降低投资风险,加速人【rén】工智能产业化进程。
人才瓶颈有待破解。“目前,世界各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总体上供不应求,据测算,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约100万人。”蔡自兴建议,下一步我国应加大本土人【rén】工智能人才的培养【yǎng】力度,为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。